作者:aishuren,发布日期:2020-03-30
阅读:539;评论:0
豆瓣评分:
内容简介
冰河:1966—1976无路可逃
冯骥才以自我口述的方式,讲述他在1966年至1976年十年间的经历。冯骥才是历史的经历者,也是历史的记录者。在五十年前,年轻、精力旺盛的冯骥才是隐匿的观察家、隐密的写作者,书中的照片是他那时留存的,故事是那时亲历的,那面阻挡他出逃的墙也是当时的,或许这面墙里还藏着他记录历史的残稿……
凌汛:1977—1979朝内大街166号
记录冯骥才1977年至1979年在北京朝内大街166号人民文学出版社从“借调式写作”,从此走向“新时期文学”的种种难忘的人和事。书中有大量具有史料价值的珍贵旧照,是乍暖还寒的季节不可或缺的见证。在那个年代,这些记忆一如江河早春的凌汛,带着不可遏制的春意迅猛地来到人间。
激流中:1977—1988我与新时期文学
记录了冯骥才亲历的新时期十年(1979年-1988年),讲述了他进行文学创作、从事文化工作以及与许多作家交往等活动,真实地抒写了八十年代文坛内外的人情与世情,表达了冯骥才对整个新时期文学现象的反思,也忠实地记录了冯骥才从热闹的文学退场,转战传统文化、民间文化整理保护的人生轨迹,用行动实现思想。
漩涡里:1990—2013我的文化遗产保护史
《漩涡里》是冯骥才先生 “记述人生五十年”《冰河》(无路可逃)、《凌汛》《激流中》这一系列非虚构、自传体、心灵史式写作中的最后一本。本书完整、真实而又细腻地记录了冯先生人生的第二次重要“转型”——从文学跳到文化遗产保护的心路历程。这一转变是为时代所逼迫,也是冯先生已与文化融为一体的命运使然。他从情感上、使命上,把保护民间文化、传统文化作为自己的天职。从一开始的自发行动,到后来的主动投入,冯骥才始终没有离开作家的身份和作家的立场,这种立场不仅是思想的立场,而且还带着一份浓厚的情感,而一件件具体的保护民间文化遗产的故事,体现出了他作为知识分子对文化的敏感与自觉,责任与担当。
下载地址:
文件名称:冯骥才记述文化五十年:全四册
文件大小:
声明:资源来自网络,仅供学习24小时内删除,不得用于商业用途,如有版权或失效等问题,请留言告知!
手捧纸书随心阅,身入识海任意游
本站资源均源于网络,因版权问题不提供直接下载,可以添加微信代找书,尊重版权,试阅之后,购买正版。